2022年上半年,受國內疫情、美聯儲加息、烏克蘭危機等多重因素影響,中國經濟增速階段性放緩,資本市場和外匯市場的波動也有所加大。對此,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果斷實施了強有力的防疫和穩增長措施,政策效應在較短時間內顯現,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近期社融、新增信貸、進出口等一系列關鍵指標超預期增長,預示二季度中國經濟有望實現正增長。
上述成績的取得,首先要歸功于中國經濟具備強大的內生韌性。中國經濟體量大、回旋余地廣,擁有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和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健全,自我修復能力較強,可有效緩解內外部沖擊。其次,近年來中國逆周期調節能力更趨成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張弛有度、精準實施。內生韌性和逆周期宏觀政策發揮作用及兩者有機結合,將支持和保障中國經濟平穩運行。根據植信投資研究院測算,“十四五”期間,中國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速和潛在產出增速將分別保持在2%和6%左右,并且趨勢保持平穩,可以保證中國實現5%以上的中高增速。
展望下半年,在國內疫情繼續得到有效控制和穩增長措施進一步發力的前提下,中國消費復蘇步伐將逐步加快,出口和投資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紤]到去年三季度是年內低點,今年三季度中國GDP增速有望成為年內高點,全年仍有較大概率實現5%左右的增長。但從全球范圍來看,在增長乏力和通脹高企的夾擊之下,下半年世界經濟增長前景不容樂觀。近期,世界銀行大幅下調了2022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并警示“滯脹”風險或將持續數年。無論是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市場都將面臨嚴峻挑戰,而中國很可能再次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的“領跑者”。
對于投資者而言,2022年乃至于未來一定時間內,各種影響經濟的外生變量依然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但中國穩增長的基調和決心無疑相當明確的。在此背景下,投資者應從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把握財富增長機會。
在戰略層面,緊隨國家中長期政策導向,順應中國經濟發展大勢,分享新一輪增長紅利。首先要堅定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看好人民幣資產。根據植信投資研究院測算,以2021年中國人均12551美元為起點,此后每年保持5%—6%的增速,疊加人民幣適度升值,則中國在“十五五”期間有可能躍升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并且最快于2026年左右就可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門檻。其次應密切關注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的重點產業,從中發掘合適的投資機會。“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中國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產業發展新動能;同時聚焦居民消費升級需要,擴大服務業有效供給。植信投資研究院持續追蹤了今年以來國內基金機構所調研行業的分布,發現機械設備、電子等“硬科技”行業,醫藥生物行業,以汽車、食品飲料為代表的消費行業名列前茅。而這些行業恰好與“十四五”規劃確定的重點產業方向是高度一致的。最后,響應國家“共同富裕”號召,持續提升金融投資占比。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正式提出。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拓寬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渠道”“豐富居民可投資金融產品”。隨著“房住不炒”理念在國內不斷深化,加大固收、權益、股權等金融投資,不但有助于優化中國家庭的資產結構,同時也是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促進共同富裕加快實現的重要路徑。
在戰術層面,應重視財富管理的專業性,通過科學的投資組合和理財規劃獲取合理投資回報,有效降低市場風險。一是適當拉長投資久期。拉長久期不僅能夠幫助投資者在低利率環境下鎖定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同時也有助于降低部分投資者頻繁交易的沖動。建議可適當增配長久期、穩健類、抗通脹的權益、股權和保險等金融產品。二是對于一部分不具備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投資者,建議可優先選擇FOF基金或指數基金。“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是永恒的投資真理,尤其是單個股票或單只基金這類波動較高的資產。與普通基金產品相比,FOF基金不僅底層資產種類更為豐富,同時通過投資于不同風格和投資管理人的基金,可達到二次分散風險、增強穩定收益的目的。在國外成熟市場中,FOF基金通常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新手投資者,指數基金或指數增強基金也不失為一個分散風險的理想投資工具。著名投資大師巴菲特給普通投資者的建議,就是先從指數基金投資開始。三是建議資金規模較大的投資者在專業財富管理機構的指導下進行多元化組合或動態資產配置,提升投資整體價值或降低其整體風險。由于固收、權益、另類等各類資產在投資時鐘上的表現往往不同步,呈現此消彼長的輪換,此時既可建立多資產、多期限、多幣種的均衡組合,達到“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目的;也可對資產配置結構進行動態優化。如當股市上行時,適當增加股票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以增厚收益;當股市下行或者震蕩時,加大固收類資產的配置比例以提升整體防御能力。這些都離不開專業投研能力的支持。(CIS)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刪除!